大数据、5G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激发了我国数字化的经济发展的新活力,为数字化社会治理体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智能社会治理利用先进的技术,来提升社会管理和服务效能,以更智能、高效地解决社会问题和满足公众需求。
利用数字化进行社会治理能够明显提高治理效能、优化资源分配、促进公平正义、提升服务水平,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通过智能社会治理,可以更精准地满足人民的需求,提升社会整体的质量和效率,逐步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日前,由中国人形机器人百人会主办的人形机器人大赛暨未来产业揭榜挂帅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共116支项目和队伍参赛,涵盖人形机器人的“核心基础”“重点产品”“公共支撑”及“典型应用”四大板块,包括触觉传感器、机械臂与灵巧手、面向工业制造的典型应用等19个细分方向。来自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代表企业、专家学者、科研团队等,携前沿技术方案及研发成果亮相。
在大赛期间举办的论坛上,图灵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指出了人形机器人的重要性:“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可以指导人工智能的前沿研究方向,能够促成人工智能研究在多模态方面发展形成统一标准,进而‘集其大成’,让大脑(人工智能)和身体(机器人)结合。在各种人机互动的‘窗口’上,有着很多具体的场景和目标,来推动人工智能的研究。”(中国新闻网)
防爆机器人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在易燃、易爆、腐蚀性或放射性等特殊环境下工作的智能巡机器人。4月2日,防爆四足机器人在北京正式亮相。记者在现场看到,防爆四足机器人形似“虎”,约半人高,身披“战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纵向、横向行走及原地360°转弯。据介绍,这款防爆四足机器人由七腾机器人自主研发,是目前首个能够量产且取得防爆证书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兼具高防爆等级、强负载力、强步态控制、自动导航及智能巡检算法等方面优势。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的出现,以智能机器人巡检代替人工巡检慢慢的变成为高危行业数字化转型和高水平发展的一大趋势。相比人工巡检,智能巡检机器人能24小时工作,不仅仅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减少人力成本以及人工错检、漏检等人为误差,提高巡检的准确性,同时机器人配备的高精度传感器具有更先进的数据处理能力。正是基于这一点,慢慢的变多的公司开始选择引入智能巡检机器人。尤其是在有毒有害、高温度高压力、易燃易爆等危险环境中,智能机器人巡检的优势更明显。(中国科技网)
《“人工智能+”时代公共云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公共云是破解算力“供不上、用不起”问题的关键抓手
日前,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暨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在京举办“人工智能+”时代公共云发展路径与模式研究专家研讨会,会上发布了《“人工智能+”时代公共云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阐述了公共云的概念内涵及其对未来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分析我国公共云当前发展形态趋势与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人工智能+”时代公共云发展的典型模式、模式要求、技术服务架构和健康长效发展路径。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介绍,公共云是大范围内共享聚合各种算力,通过在线的模式来为用户更好的提供简单易用且近乎无限的通用算力。具体来看,公共云有利于推动全行业数字化转型,慢慢的变成了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字化发展的战略抉择、解决全球算力瓶颈的一个核心手段,可以有效缓解人工智能热潮带来的算力紧缺。(中国科技网)
《关于开展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开展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
财政部、工业与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开展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到,发挥中央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大力推进“智改数转网联”新技改,打造一批重大示范项目,促进企业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有力支撑。
《通知》明确,支持城市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方式组织示范项目。“点”上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示范、“线”上开展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协同改造示范、“面”上开展产业集群及科技产业园区数字化绿色化改造示范,加快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和创新产品推广应用。(中国科技网)
清明时节,正值广西春耕时期,村民耕地烧荒现象普遍,山火易发多发。广西电网公司结合2024年防山火工作重点,实施“人防+技防”模式,以AI大模型等新技术辨识风险隐患,筑牢防山火“安全屏障”。
据广西电网公司生技部工作人员介绍,随着大容量、长距离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无人机和可视化设备逐步规模化应用,海量图片数据的分析成为一道新的难题。通过输电人工智能大模型(大瓦特CV)对山火、外力破坏等典型通道6类隐患自动智能化识别,基本能替代人工。“目前,我们无人机、可视化设备采集的海量图片,就是调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处理,很大程度减少了人工复核时间,为防控山火保安全增加一道科技‘保险’。”(中国科技网)
为加快实现先进的技术赋能海事监管,推动构建“陆海空天”一体化交通运输安全保障,海南移动积极探索5G-A先进技术,在琼州海峡这个首条商业航线上开展感知覆盖测试验证,先后克服海洋超远覆盖、海杂波干扰、高站址部署难等海域场景挑战,实现对琼州海峡航道内行驶船只位置、行驶速度、轨迹跟踪等信息的实时获取。
5G-A通感一体基站,在强光、雾霾、夜晚等场景下,仍能实现对海域的全天候超视距感知,且感知刷新率低于1秒,将进一步提升海洋航道的监控能力和安全防护。同时,通过实时对船只的探测和监控,可提醒相关管理部门及时介入,为促进海洋经济安全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数字化手段。
据悉,海南移动将继续推动网络升级,打造“海陆空”通感一体全场景应用,并在重点城市完成3CC三载波聚合、Redcap轻量化物联网规模部署,开展无源物联、网络智能化等5G-A新技术试点以及商用部署,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打造海南“万兆自贸港”建设和智慧海南筑牢新型通信数智底座。(中国科技网)
2024年是中国和巴西建交50周年。50年间,两国交往日益频繁,彼此间的互动与合作正日益增多。近日,由巴西坎皮纳斯州立大学和圣卡塔琳娜联邦大学两校领导及巴西各界人士组成的教育访华团到访北京。多名访华团成员也就两国经贸投资、能源及科创合作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新能源汽车、水电、太阳能……除经贸合作外,能源、科创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是中巴两国合作的重点。访华期间,巴西访华团成员展望了两国的合作前景。
巴西坎皮纳斯大学土木建筑与城市设计院长保罗·阿尔伯克基教授(Paulo José de Albuquerque)注意到,中国电动汽车技术进驻巴西市场后,给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他表示:“受益于中国的电动汽车技术,普通的巴西民众如今也能开上价格实惠的电动汽车。”
“中国在电子技术、智慧城市以及AI领域的发展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实地走访中国多处科研机构后,平冢教授对中国科技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赞叹不已。对此,他希望两国可以合作发展科技密集型经济,并藉此达成多项科学技术合作协议。(中国新闻网)
中国新能源汽车贸易月度监测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2月,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出口总量为15.1万辆,同比增长18.1%。其中,出口14.0万辆,同比增长15.4%。2024年1-2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进出口总量为32.7万辆,同比增长22.3%。
伴随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占据相对优势,世界产业格局加速演变。长三角“4小时产业圈”蓄能聚力,“链”上发力,筑牢基本盘,畅通内外循环,一批新能源汽车“链主”企业牵引零部件配套商陆续落户。
位于长三角中心地带的江苏省常州市,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培育和集聚3400多家上下游企业,产业规模超过7680亿元。据常州海关统计,2023年常州市电动载人汽车出口41062辆,同比增长731%。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势必推动长三角优势产能、优质装备、适用技术和标准更好地“走出去”。受访专家一致认为,2024年新能源汽车“出海”将是机遇多于挑战的一年。低价与产能优势是基础,产业链安全可控是保障,技术优势与创新是口碑,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中国科技网)
多年来,我国通过构建野生动植物智慧保护体系,为珍稀动物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智慧化、数字化监测系统、远红外相机、大数据+物联网、物种AI识别等高科技手段的应用,有效地推进了珍稀动物的保护工作。
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有关负责的人介绍,目前,我国亚洲象野外种群增至300多头,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增至6群37只,白头叶猴野外种群增至1300多只,中华穿山甲分布点位持续不断的增加。东北虎分布范围从长白山脉扩大到大小兴安岭,野外种群增至60只左右。朱鹮分布区从3个省扩展至7个省,野外种群超过7000只。全球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698只,人工繁育朱鹮种群数量达到1496只。
“如今,洞庭湖江豚数量由2017年的110头增加到2022年的162头,洞庭湖麋鹿已成为中国目前最大的自然野化种群。2022—2023年度,洞庭湖越冬水鸟达37.83万只,数量较2015年增加了1.5倍,珍稀濒危物种黑脸琵鹭时隔5年再次现身洞庭湖。”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刘群表示。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我国将继续推动建立以科学技术为主导,以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为支撑,以本底数据、生境数据、保护数据为核心的元数据集成,建立全过程、一体化的珍稀动物智慧保护体系。(中国科技网)